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禪修常見問答( 8 )

2022-03-20

問:做正式禪修時,有時覺得很緊繃,有時則感覺身體不舒服,這是正常的嗎?

答:是的,這完全正常,禪修的覺受是有很多起伏的。有時會覺得平靜、平和、喜悅、清明,有時卻很躁動,或者很昏沈,或者躁動中帶著情緒,或是出現恐慌,或者覺得受干擾,覺得不舒服,覺得自己當下沒辦法禪修,或者感覺自己好像從來沒有學過禪修……,諸如此類。但幾天之後又覺得禪修狀況變好了,也知道怎麽禪修,這些都是正常的,是會有這樣的起伏變化。


問:專注於身體的感受之後,第二步要做什麼?

答:不需要第二步,修持的重點是覺知。首先用三個對境:呼吸、聲音、默念,透過這些方式熟悉覺知;其次是覺知感受,所有要做的就是如此。

你只要持續覺知,有些時候能覺知到感受,有些時候不能,覺知不到時,會出現一個空隙,叫做橫向的解脫,這很好。如果能覺知到,也非常好,就像當你看著河流,就是在河流之外了,而河流還是在的,這叫做縱向的解脫。這兩種解脫都很好,重點就在覺知。


問:縱向的解脫與橫向的解脫是不是暫時的?

答:一開始這兩種解脫的出現都很短暫,但它會逐漸增長。事實上,真正的解脫是從覺知而來的,無論是橫向或縱向的解脫,對覺知而言,其實都無所謂。覺知就像天空,念頭情緒就像雲霧,不論雲霧怎麼瘋狂,都不會改變我們的覺知,最終覺知會持續開展。


問:縱向解脫與橫向解脫究竟的結果是什麼?

答:這兩種解脫究竟的結果是一樣的。

有兩種禪修,一種著重在主體,一種著重在客體。我的傳承所教授的禪修是以主體為主,以主體為主的意思是禪修以覺知為重,對境並不重要。因此,禪修時你可以運用任何對境來作修持,即使沒有對境,依然可以禪修。

禪修時會有兩種解脫,一是橫向解脫,就是看著對境時,對境消失了,於是出現空隙,這樣很棒;二是縱向解脫,就是對境還在,這也很棒。重點在於覺知,就如天空是自在的,覺知也是自在、清淨的,這是我們究竟的目標,所以說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。


問:獨處時很難有動力去做修持,會覺得無聊,如何調整心態,善用時間做有價值的事? 

答:我們的心有三個部分:信念、經驗、和運用。

第一是信念。我們要找到一些靈感激勵,一些有創意的東西。比如每天禪修有時會覺得無聊,因此要有創意。可能我們今天用呼吸禪修,明天就用聲音,後天用默念或感受,或用某種情緒來禪修。

再者,是習慣。一開始我們無法做太多,如果一次練習太久,第二天可能就堅持不下去。所以開始先短時間練習,然後第二天試著繼續。或者在家裡準備一個禪修的特別空間或房間,一旦坐到那張凳子或者坐墊上,就是要禪修,不看電腦、手機,這是正式的修持。

另外,是與習慣相關。如果你習慣看電視,那就在看電視時運用禪修,這是非正式的修持。最終你就能將禪修與現有的習慣相結合。


問:仁波切以前最大的障礙是什麼,怎麼超越的?

答:最大障礙是一種抗拒心。幼年時因為恐慌症,恐慌出現時我就抗拒。當時學禪修的主要動機就是要和恐慌對抗,想要擺脫它。雖然父親教導我要歡迎恐慌,但我卻無法打從內心真正歡迎它,只能假裝,但就是假裝歡迎也是有幫助的。一直到十三歲閉關時,我終於接受了恐慌,才真正解決了問題,不過之前的五年確實是一段很艱難的歷程。


如果您對禪修有任何疑問,歡迎參與各地共修於現場提問討論,也可透過聯絡網頁寄發電子郵件,我們將樂意與您分享更多關於禪修的方法,並協助您開始實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