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禪修常見問答( 7 )

2022-03-20

問:面對不安焦慮的情緒,有辦法讓它停止嗎?

答:如果焦慮不安的感覺非常嚴重,可能需要服用藥物或物理治療;如果不是很嚴重,可以試著去轉化它,試著和它做朋友。另外就是要運動,有氧運動很重要。

你可以做情緒禪修,不論出現什麼情緒,就看著它。但剛開始如果焦慮不安很強烈,你無法看著它,那麼就換個方法,去看呼吸、聽聲音,或者做一些運動,然後再看它一會。如果焦慮又強烈生起,就再回去聽聲音或看呼吸,讓它慢慢地過渡,這樣逐漸地焦慮不安就真的能夠成為你禪修的對境了。


問:當感到焦慮時,是否可以把它放在一邊,完全不去理會它?

答:如果你試圖避開問題,比如說要自己不去想披薩,反而會想到更多披薩。我們的心總是反著來,儘管一再告訴自己:「不要焦慮」、「不要擔憂」,結果卻會更焦慮、更擔憂。所以,你沒辦法跟它作對的,要允許它出現,讓它出現而不陷入其中,然後再回到覺知、回到呼吸、回到聲音等等,這是面對問題更好的方法。


問:有時候對所發生的事傷心難過,大過想修持的意願,怎麼辦?

答:當碰到這種情況,要試著生起動力,試著看到修持的意義。我們為什麼要修持?並不只是為了利益自己,而是為了利益身邊所有人。如果自己更平靜,就能幫助到身邊的家人、朋友,會有很好的影響。即使只能影響二、三個人,他們也可以各自影響另外二、三個人。最終,會對整個社會有更大、更好的影響。另一方面,要找到自己的真實自性,自己內在所具備的美好特質,這是真正有利益的。

所以,首先要去找到修持的意義和動機,並了解自己本具的美好特質,這在一開始是很重要的。

第二個重點,當你禪修時,要讓修持有創意。比如有呼吸、聲音、默念、感恩……等許多禪修方法,你可以不時做轉換。轉換是很重要的,一直練習一個固定的禪修方法,容易感到無聊。

再者,你可以規劃一、兩天做特別的修持,比如專對焦慮做修持,或者利用走路、運動、煮飯時做禪修,或者依個人的習慣,可以把禪修融入到現有習慣的事情中。


問:禪修時,若感到無聊或是疲累,我往往就會放棄,如何保持穩定的正式禪修? 

答:很好的問題,這是很多禪修者都有的情況。持續練習確實是困難的,對此,我們需要思考三點:見、修、行。

第一、是「見」。見地很重要,尤其要知道我們為什麽要禪修?禪修的利益、意義為何?這些見地是很重要的。

第二、是「修」。就是要獲得一些禪修經驗、覺受,即便只是很短暫、瞬間的覺受,都很重要。

第三、是「行」。就是建立習慣,這是最重要的!

一般而言,建立新的習慣需要至少三週到一個月的時間。同樣的,禪修要成為習慣,也需要不斷地重覆,雖然一開始不是那麽容易,但是先做三十天,之後就會容易了。

所以我鼓勵各位,從現在起,每天至少做五分鐘或半個小時的禪修練習。一開始不要承諾太長時間,就練五分鐘,然後持續做三十天,慢慢習慣之後,禪修就容易了,三、五個月之後,這個習慣就會很穩固了。


問:我們應該在禪修或是學習教理上花更多時間? 

答:這要看情況。如果你真的很想聞思學習,而且自己也很年輕、有精力,你可以做更多的學習。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,也不是很年輕的話,那就可以專注於禪修的練習,對於所要修持的部分先做很好的學習,然後就去禪修。

傳統的比喻有兩種方式:第一,如果你必須服藥,又想知道藥的成分,怎麼製成的……,對這些都了解之後再服藥,那很好。第二,是你不知道藥的成分、自己是什麼病,那麼你就需要找一位好醫生,從醫生那裡取藥服用。

對於疾病而言,這兩者效果是一樣的。同樣的,如果你學習很多,這對於避免走入歧途有幫助。但如果你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,卻不修持,那就是不足之處。另一種方式,如果你直接服藥,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如果找錯醫生,也會出問題。

所以,第一種是先廣學多聞,而後禪修;第二種是只學習如何禪修的教導,而後禪修。不過,禪修真的很重要,所有佛法的經論教理,都是為了禪修而存在的,這點很重要!


問:我對覺知有很強的恐懼,禪修下座後,我甚至對禪修覺得反感,怎麼越過這個障礙?

答:在禪修時,突然間感覺恐懼,或者喜悅、壓抑,這些可能和氣動有關。為什麼?當你安住在覺知時,突然出現一些未曾有過的覺受,因此產生恐懼。有的人會對快樂有恐懼,或對超越概念有恐懼,對甚深法義產生恐懼……,有時候會有類似的恐懼。

事實上,氣動帶來的恐懼是好的徵兆,重點是你必須認識到它是好的徵兆,而後你和它的關係才會轉變。否則你會覺得「噢!我不應該有恐懼!恐懼是不好的。」這樣的想法才是問題。

如果你知道上述這些都是好的徵兆,然後不斷告訴自己「沒問題,這是可以的。」最終就不會有問題。


如果您對禪修有任何疑問,歡迎參與各地共修於現場提問討論,也可透過聯絡網頁寄發電子郵件,我們將樂意與您分享更多關於禪修的方法,並協助您開始實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