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禪修常見問答( 6 )

2022-03-20

問:練習開放的覺知,是否要吸入正面情緒,呼出負面情緒?

答:開放的覺知是無所緣禪修的另一個名稱。在練習開放的覺知時,心只是在休息,就是讓心如是安住,有一種當下感、存在感。同時,你的心沒有散亂,沒有一個特定的焦點和對境,覺知安住在它本身,因此叫做無所緣的禪修。

它有三個重點:心與它自身同在,沒有特別專注在任何事物上,有著一種當下感;沒有丟失;沒有禪修,完全自然。這就是開放的覺知的禪修方法。


問:當我用更多時間練習禪修時,卻感覺有更多念頭的干擾,怎麽辦?

答:其實這是很好的,禪修的第一個徵兆,就是看起來自己比以前更糟了!

有些人一開始禪修覺得很好、很平靜,但再去禪修時,就突然覺得自己有好多念頭跟情緒是過去沒有的。這就好比當河水污濁時,看不到河中的魚;等到河水清澈時,就會看到水裡有很多魚,但這不表示河裡的魚變多了。又好比用水去清洗杯子上的污垢,起初看起來似乎變得更髒了,但其實那是清潔的過程。

這就是禪修的第一個經驗,叫做「瀑布般的覺受」;第二階段,是「河流般的覺受」;第三階段,是「湖泊般的覺受」,會有這三種經驗、覺受,而一開始看起來變得更糟。

此外,證悟與覺受不同,證悟會慢慢地開展,沒有什麼起伏變化;而覺受就像海上的波浪,會不斷變化,儘管剛開始會有很多起伏,但慢慢會改善,所以也是好的。


問:痛苦如何能變成樂因?

答:痛苦也能成為快樂的因,能成為我們禪修的助緣。以苦為對境時,如果痛苦消失,出現了間隙,這是橫向的解脫;如果苦沒有消失,這是縱向的解脫,就這樣,解脫會慢慢出現,最終會出現快樂,這就是將痛苦轉化為快樂。


問:為生病的人做什麼修持最好?

答:如果是做禪修,在開始前可以先發起這樣的動機:「我做禪修是為了利益家人、朋友,特別是生病和往生者,乃至一切眾生。為了這樣的目的,我做禪修。」以這樣的動機來禪修。

在禪修結束後,你可以將此善業功德迴向給所有生病或往生的朋友、家人。最後,迴向一切眾生都能從痛苦中解脫,能完全認識到自己美好的本質自性,能得自在快樂。這樣來做禪修,不僅對自己有利益,對他人也有利益。


問:身體疼痛時怎麼禪修?

答:身體疼痛時,可以看著疼痛,不要試圖與它對抗,不要試圖讓它消除。若疼痛自然消除了,沒有問題;如果還在,也沒有關係。如果疼痛太強烈了,那就換不同的方式,或退後一步,或休息一下。


問:仁波切的教法對我幫助很大,但在禪修中,有時我還是會受到強烈情緒的干擾,怎麼調整? 

答:在禪修時,如果生起強烈的情緒,可以用以下四個步驟:

首先,是覺知或看著情緒,例如恐懼、恐慌。

第二,是轉換對境,做不同的練習。以恐慌為對境,有時恐慌變得更強烈而無法面對,那就換一個對境,改成去聽聲音、看呼吸,或是默念。

第三,是退後一步,去看這個強烈情緒背後的情緒,比如看著恐慌後面的恐慌。

第四,是休息一下。有時候不管你怎麽嘗試,都沒有幫助,那就先不做禪修,去做一些運動,或煮點東西吃、看看書,或者就去睡覺、放鬆,換個事情來做。

如果您對禪修有任何疑問,歡迎參與各地共修於現場提問討論,也可透過聯絡網頁寄發電子郵件,我們將樂意與您分享更多關於禪修的方法,並協助您開始實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