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・「阿彌陀佛淨土法門修持」四之二 開示摘要

2020-12-11

主講:詠給・明就仁波切

日期:2020年11月27日 晚上七點半(香港/台灣/北京時間)

中文翻譯:妙琳法師


往生淨土的四個因素,這些內容都非常的重要,所以我會反覆地講解,希望能夠讓大家加深記憶。


▍一,皈依:明觀淨土

首先是皈依。有經典說皈依是生起一個意願,就是我們講的「發願」;也有經典說,這是我們所著重的一個焦點;還有經典說皈依淨土是一個目標。

比如說,你要去印度去菩提迦耶,這個佛陀證悟的地方,你需要有一個焦點,你得聚焦在菩提迦耶上,同時你也要有一個意願、一種熱忱,想要去那兒,否則你是不會找到去那裡的方向的。

你的願景、願望,你想要達成的意願,是非常有力量的,這樣一個願景、願望,不只是對於修持淨土法門而往生淨土很重要、很有力,對我們做的任何修持,或者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工作也好、人際關係、學習也好,有著意願都是相當重要的。我們在凡俗世間都會說「要擁有夢想」,表示夢想很重要,對吧?或者說你人生所期待的是什麼呢,而我們這邊所持有的一種願望、願景,就是要投生淨土。

往生淨土所做的修持,首先要憶念或者說「明觀淨土」,想像阿彌陀佛在自己前面,而且不只是阿彌陀佛,還有整個淨土就在你的眼前。極樂淨土中不會有災難、各種自然災害,也不會有病痛。現在我們這個身體,是由各大元素組成的,遲早會因為各大元素的失衡,而讓身體出現各種變化,帶給我們痛苦;而在阿彌陀佛的淨土沒有這些病痛。

極樂淨土的環境相當優美殊勝,充滿各種寶樹,開滿了繁花,你也可以想像微風徐徐,阿彌陀佛就住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。阿彌陀佛身紅色,放射出陽光般的金色光芒和各種虹彩,阿彌陀佛的周圍有很多跟他志同道合的修行人。淨土是無量無數的,除了阿彌陀佛的淨土,還有五方佛土等無量剎土,到了阿彌陀佛的淨土之後,你可以不只待在阿彌陀佛淨土,還可以去到其他淨土。

你不只可以去其他淨土,還可以來到我們這個凡間、這個人道、這個空間。你來到這裡,而這個環境裡面的人,帶著這種感知的眾生,看不見你。因為在他的能所限制當中、他的感知狀態中,是看不到你的。而你自己的感知已經變得更加廣大開闊了,所以你到了這個世間,來到這裡還可以再幫助眾生,遇到有眾生往生的時候,你可以在他們中陰的時候幫助他們往生淨土,可以說那時候你就是一個「極樂淨土來的特工」!

 

▍「我是為了利他,而求生淨土!」

我們心中要憶念著的一個願望,要想「我修持是為了證悟,為了完全達至解脫;我去到淨土,也是為了持續的修持,而且不光是為了自己,也能利益到其他眾生達到解脫。」

接著我們要說淨土的「依報莊嚴」(環境),這樣的一種依報莊嚴,為什麼如此殊勝跟重要呢?

在依報環境上,淨土具備特有的力量。因為在世俗諦上,它還是相對真實有的。就像這顆蘋果,蘋果就有獨特的力量、獨特的功能;不只蘋果,一切的現象都如此,就像在這個世間有很多國度,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狀態,有各自特定的環境狀況。

比如說在尼泊爾,很多尼泊爾人的願望,就是要去國外,如歐洲或者美國,他們花很多的精力時間辛苦工作、存錢、辦簽證,經過一再的申請、拒簽、再申請,這樣歷盡艱辛地嘗試很多次,最後終於可以去國外了。當他去到國外,融入那個社會環境之後,對他就有非常大的影響。

反過來講,很多外國人想去尼泊爾、想待在尼布爾,很多西方人或者非尼泊爾人,想要繼續待在尼泊爾,就要跑簽證,準備很多書面文件,簽署很多東西,就是為了能夠待在尼泊爾,因為這樣一個環境、這個地方,有著獨特的力量。

同樣的,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也如此。

以我們現在的感知,是看不到淨土的,無論我們怎麼搜索,都不可能找到淨土。然而就在我們不斷地創造去淨土的因,這四個因素,不斷地去創造、創造,到我們世俗的感知消融的時候,就會進入中陰階段,這個階段可以非常靈活自由地去到任何地方,而且非常有力量,那個時候我們的共業的感知消融之後,就會能帶來另外一種感知狀態,當我們的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意願,而且種下了淨土四因,留下願力的痕跡、善業的印記,就會幫助我們到時候往生到極樂淨土。

▍只要有意願、有信心,想不清楚沒關係

接著我要講一個故事。有一位藏族老先生,住在東藏,不識字,沒受過教育,也沒接觸過佛法,就是一般的牧民。後來年紀大了,老先生無法再放牧氂牛了,就讓兒女繼承了他的工作,他自己閒下來之後,就想去了解一下、做些佛法的修持,有人就跟他介紹西方極樂淨土法門,然後這位老先生就開始持持誦阿彌陀佛的心咒「嗡 阿彌德哇 釋」。

持咒這個修持,在漢傳佛教或者日本、韓國是持誦名號,不管是持誦心咒或名號其實都可以,都沒問題。這位老先生就「嗡 阿彌德哇 釋」、「嗡 阿彌德哇 釋」一直念著,邊念邊發願要往生淨土,但這位老先生不知道淨土是什麼樣子,也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、長什麼樣。他還問他的朋友說:「這位阿彌陀佛,是不是一尊藍色的佛啊?」

後來這位老先生往生之後,就投生在淨土了。老先生有個兒子,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,他身邊有很多有證量的修行人,當老先生過世後,兒子就問他周圍這些有證量的法友說:「我的爸爸在哪裡了呢?」他們就看到說:「喔,他已經往生淨土了。」

這個故事的重點是,如果現在大家不清楚佛淨土是什麼樣子,阿彌陀佛什麼樣子,這個環境怎麼樣,想不出來、不知道、了解不清楚,也沒有關係的,只要你記得:「我現在就是要去淨土,這是預防萬一,以防我沒辦法今生證悟,所以我要去到淨土。」這樣就可以去到淨土的。


這邊要做的這個「明觀淨土」的修持,就是想像:

 

阿彌陀佛此時就現前在你的面前了,

接著你就向阿彌陀佛做祈請,

看到阿彌陀佛與其他諸佛都無二無別,

跟所有的證悟者無二無別。

 

這樣一位阿彌陀佛,你希望得到他的加持,

祈願加持你能夠往生極樂淨土,

在那兒能夠修持成就,最後能夠利益眾生。

 

你現在就在淨土了,看到你就化現在佛的前面。

 

我了解,要觀想這麼多,大家其實很難做到,一想阿彌陀佛是樣子,可能一想腦子一片空白,完全想不出來,把阿彌陀佛變成藍色,或者是上下顛倒了、都變形了,都有可能的。重點是,你只要有意願、有信心,就能去淨土!

▍二,發菩提心:不忘利他的使命

淨土四因的第二因,是「發菩提心」。發菩提心,是往生淨土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。

你為什麼你想要往生淨土呢?去淨土一遊嗎?去玩耍觀光一下嗎?或者你在這個世界待得不耐煩了,特別是現在遇到大流行病或者是全球暖化的問題,或者是你經歷到瘋猴子心,讓你覺得不堪負荷,想要離開這裡?或者你想往生淨土,是因為你跟某些法友之間的一個競賽,在比賽說誰先往生淨土?

大家求生淨土的原因都不一樣,然而讓我們真正有把握往生淨土的動機是:「我想要往生淨土,是為了能夠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」,因為能夠往生淨土,就讓我們能夠具備更多的利他的能力,饒益有情的能力。如果往生之後,我們再回到這個環境,再投生回來做人的話,可能會忘記一切曾經做的善行、所做的修持,再加上環境的各種逼迫,可能讓我們想做利益眾生的事都做不到了。尤其現在已經是所謂的末法時代了,人們在這樣的末法時代煩惱熾盛,面對各種負面情緒的干擾,即使想做善行,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。

我們如果能往生淨土,就具備不一樣的身,不一樣的能力了,因為淨土的環境、淨土的狀態,讓我們的感知變得非常廣大無量,可以說縱橫天下,雖然我們投生淨土也不一定能幫助到每一個眾生,因為每一個眾生有各自的業習業力,我們無法幫助到每一個人,然而利他的方法、力量,在往生淨土之後會增強很多,也會有更多的方式去幫助眾生。

談到「生起菩提心」這樣一個大願,是我們具備大悲心想要利益一切的眾生,不只是利益自己,利益一切眾生,能夠幫助他們究竟的證悟內在的佛。在世俗諦上,也有各種方式可以幫助到眾生;但勝義諦上,是要幫助眾生能夠究竟的證悟。

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,就是發願。這是我們的願景跟使命,願景是「皈依」;使命就是「發心」,生起菩提心。

剛剛講到皈依發心這兩點,是非常的重要的,在修持上是如此發菩提心,而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,也要找到正確的發心,然後實踐一個有意義的使命,這個使命就是:開展並用上慈悲和智慧,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,無論你做的任何世間的事業,只要有著這樣的使命跟願景,不忘想要幫助他人的願景,就能夠達成更多成功的事業。

▍不忘初心,努力讓願景成真

以我自己為例,來對應這樣的願景跟使命。我的願景,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,連接上內在的覺知、慈悲和智慧;我的使命,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,為著這個願景,要不斷給予教法、不斷去教授。

我們稱這為「不忘初心」,就是這樣一個不忘記,在這樣一個願景跟使命的推動、攝持之下,才會有的一種歡喜心,所以我教得再多,也不覺得是在從事一個工作,而就像在度假那般愜意。

我的工作主要是做佛法教學,就是給予教法。看起來我要教授這麼多佛法、禪修課程、各種講座,還要寫書,好像做了很多事情;其實,很多事情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成辦了。而我真正在做的,只是「為了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景,而實際去做,讓這樣的願景成真」。我之前去遊方閉關四年半,就是這樣,一切就自然而然任運的開展起來了。

(明就仁波切2020年11月27日亞洲德噶佛法課程「阿彌陀佛淨土法門修持」四之二開示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