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0亞洲德噶線上閉關‧開心禪二階第一堂開示摘要

2020-11-15

主講:詠給・明就仁波切

日期:2020年11月13日 晚上7:10(香港/台灣/北京時間)

翻譯:妙琳法師

這是一張圖
 

你已擁有了鑽石,為何仍窮困潦倒?

在先前開心禪一階的課程中提到,覺知一直與我們同在,而慈愛和悲心也是一樣,二十四小時都沒有離開過我們,大家是否感到驚訝?或許心裡會想:我怎麼可能二十四小時都有慈愛悲心呢?雖然我看起來是個不錯的人,但有時我還是會生氣,在那時刻我仍然有著慈愛悲心嗎?

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有兩個問題:

一、雖然我們一直有著慈愛悲心,但是沒有認識出來。

二、我們不知道如何滋養及開展它。

有個傳統的比喻,你家裏有著一顆五公斤的鑽石,但是你家徒四壁、三餐不濟,為何你擁有著鑽石,卻過著如此窮困潦倒的生活呢?

答案是:因為你沒有認出來。即使有著五公斤的鑽石,但是你以為只是個石頭,甚至還有可能把它扔出去。

就如同我們的自心本質是完美無缺的,這圓滿的自性展現出來的是覺知、慈悲、智慧、潛力、能力......等等,一切我們都已具備了,所以我們要做的,就是認識出來。

認出慈愛與悲心,煩惱便自然轉化

當你認出慈愛悲心一直與我們同在時,最後所有的感受都能轉化。即使在嗔恨中,都不需要和它對抗,當你能在嗔恨中認識出慈愛悲心,它就自然地轉化了。

抑鬱讓人有不好的感受,但在抑鬱的內在,其實有著慈愛悲心,一旦我們認出來,就能從中開展慈愛悲心。同樣的,恐慌、孤獨感、恨自己,或是覺得有壓力、感到沈重也是如此。所謂的五毒——貪、嗔、痴、嫉妒、傲慢,都可以轉化爲慈愛悲心。

傳統的比喻,像是冰塊融成水一般,如果我們生起強烈的情緒煩惱,而沒有認識出它內在的慈愛悲心,這樣的煩惱就像是冰塊一樣,把我們封鎖在其中,一旦我們認識出來,被慈愛悲心的光芒照耀後,那麼冰塊就會融成水,這就是所謂的「自轉化」、「自對治」。

這部分在一階講了很多,覺知始終都在,一切的念頭、情緒的本質就是覺知。覺知就像是天空,念頭情緒如同雲霧 ; 覺知好比是大海,而念頭情緒猶如波浪。

慈愛悲心也是同樣的,一切的精髓都是慈愛悲心,不只是念頭、情緒,我們任何的感受、動作和表達,都同樣地展現出了慈愛悲心。

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,就是慈悲的展現

慈愛悲心是一種感受、動機和意願。慈愛的展現,就是想要得到快樂,尋找著美好的事物、意義和目的。而悲心的表現就是不想要痛苦、出現問題。

慈愛的面向是想要尋找快樂,悲心則是想要避免痛苦。我們無時無刻都有這樣一種想要得到快樂、不想要痛苦的感受。

為何你此刻坐在電腦前聽課,就是因為你在尋找快樂 ; 當你看著螢幕時會眨眼睛,也是在尋找快樂,如果你不眨眼超過三十秒,你可能就覺得很痛苦了。每一次眨眼,每一個動作,乃至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尋找快樂。

因此我們要連結上每一個念頭、動作中都存在著,這樣一種基礎慈愛悲心的感受。

你的內心真的快樂嗎?

每個人都有著潛能,我們的本質真的很好,如果可以引導自己,往覺知、慈悲與智慧的方向而行,從而開展出內在的潛能、力量、技能,就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成功。無論是世俗生活,還是心靈層面,都會大為受益。

我們一般感受到的自己有兩個層次。表層是一種以自我為主的感受,總想自己贏、別人輸。而內在深層的自己則一直尋求著快樂、意義和善德。從我們禪修傳承的教法來看,這是因為我們的本質已經是圓滿、美好的,所以我們一直尋找的就是回到這個自己真正的家,做真正的自己。

在生活中,我們時而是個好人,時而又做不到。即使自己很成功,也會對自己感覺不好。那麼可以去檢視一下自己,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快樂。事實上,如果你內心是空虛的,你就不會真正快樂。

但如果你運用覺知、慈悲、智慧去從事有意義的事,成為善行,那麼在內心深處,你會感到快樂,你是真正的在做自己。

有時看起來你做得很好,有時卻不然,這個表層的我一直在變,起伏不定。而深層的自己不時應該去檢視一下:當你覺得自己不錯的時候,檢視一下自己的感受;當你覺得自己不怎麼樣的時候,即使你看起來很成功,也都要去檢視自己內心的感受。如此一來,有助於探索自己,連結內在基本的感受,也就是你本具的愛與慈悲,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
( 2020 明就仁波切 亞洲德噶線上閉關「開心禪二階」第一堂 11月13日 開示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