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2亞洲德噶線上課程|開心禪二階第一天開示摘要

2023-03-04
2022亞洲德噶線上課程|開心禪二階第一天開示摘要
主講:詠給・明就仁波切
日期:2022年12月10日 下午1:30(香港/台灣/北京時間)
中譯:Laura Qiu

▍想要快樂展慈愛;避免痛苦顯悲心
想要快樂,它就是一種慈愛;不想要有任何問題或痛苦,即是悲心。慈愛與悲心是一種感受:想要讓自己、他人,或是一切眾生都能夠獲得快樂。
當你嗔恨時,它背後有很多的原因與信念,當你覺得這樣的事情好像做的不對,不論是你覺得這個人做的不對,又或者是你自己做的不對。對你來說,這個「對」是一種善功德;你認為做的不對,因為你不想要這樣的「不對」,於是給你帶來了一種嗔恨的感受。
我們所信念的一切對或錯,又有誰能知道這種「相信」,到底是對還是錯呢?通常我們信以為真,認為是非常正確的,其實大部分都是錯誤的。為什麼呢?我們認為是對的這種信念,其實是經過無明的濾鏡所折射,這樣就成了貪、嗔。從表層看上去,它是一種嗔恨或執念,但在深層來看,它其實是「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」這樣的一種感受。

認出燈罩投射的光源幻影
舉個例子,有一個很亮的光源,我們用玻璃罩遮住光,玻璃罩上有恐怖的影像,比如老虎、鬼、怪、毒蛇、蜘蛛,這時候會發生什麼?你的屋子會充滿令人恐怖的影像,然而這些影像來自於光的投射,來自於外面這一層過濾的燈罩。
實際上,嗔恨、氣憤、念頭,這些都是慈悲的展現。慈悲是一種能量,讓一切得以發生、運轉,一切都是慈悲的化現。當我們能慢慢認識出一切都是慈悲的展現,無論情緒、念頭、感知,它們的本質都是慈悲,最終這種本具的愛與慈悲就會完全展現,我們的一舉一動,每個念頭、情緒、行為,都會轉化成為慈悲,這時無明也成為智慧,潛藏的貪、嗔、癡,都轉化成慈悲,這就是「毒藥轉化成為了良藥」,一切都轉化成了愛和慈悲。這需要時間,我們不要期待明天一切都轉化了。

回家吧! 回到我們真實自性的家
我們稱這種想要快樂,不想要痛苦的感受,是回到真正的家。因為我們的真實自性是遠離一切痛苦和問題的。因此,本具自性一直在召喚我們回家,真正的家一直是遠離痛苦,有著長久的快樂。
佛陀有個鳥巢的比喻,無論鳥飛多遠,都會想回到鳥巢,因為鳥巢是鳥的家。這種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的感受,就像是思鄉的感受。事實上我們都想回到自己真正的家,這裡的家指的是我們的真實自性—本初善。它一直在呼喚我們,給我們訊息說:歡迎回家。

(2022年 亞洲德噶線上課程 明就仁波切「開心禪二階」課程第一天開示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