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1亞洲德噶線上課程|開心禪二階第一堂開示摘要​

2021-10-30
主講:詠給・明就仁波切​
日期:2021年10月29日 晚上7:30(香港/台灣/北京時間)​
翻譯:Apple Sun​
開心禪二階要學習的是「慈心與悲心」,在一階的課程中我們發現覺知一直與我們同在,同樣地慈心、悲心也是24小時與我們在一起。​
我們都具有這樣的本初善,不論文化和宗教背景為何,也不論你是不是禪修者,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擁有本具的慈心與悲心。​
小時候第一次接受這個教法時,我父親告訴我:「你和一切眾生所擁有的自性、功德特質與所有證悟成就者的自性、功德特質都是完全一樣的。」當時我也不相信這樣的說法。​
但是隨著一再持續的修持,我們將會發現內心美妙、偉大的功德特質,這也是我們修持傳承的微妙之處。​
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,就是慈悲的展現​
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,有多少人想要快樂?不想要痛苦?​
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,都想要獲得快樂和避免痛苦,這就是慈心和悲心的展現。慈心是想要獲得快樂、尋找著美好的事物和意義 ; 而悲心是不想要痛苦和問題。​
當我們練習慈心與悲心時,要不斷地滋養和擴展這種感受。如果感受到自己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,就是對自己的慈心與悲心 ; 若感受到他人想要快樂、不想要痛苦,則是對他人的慈心與悲心。這兩者都是慈悲心。​
認出慈心與悲心,遮障便自然轉化​
慈心與悲心一直與我們同在,但是當憤怒和嗔恨等等負面情緒生起時,我們仍有著慈悲心嗎?​
好比我們戴上一副黃色的眼鏡,看出去的東西就變成黃色了,你的眼睛並沒有任何問題,真正的問題是出在那副眼鏡 ; 同樣的道理,我們一直有著慈心與悲心,由於遮障的緣故——貪、嗔、痴等負面的情緒 ,因而覆蓋了我們的本初善、真實自性。​
當你嗔恨的時候,根源仍然來自慈心與悲心。本質上你想要獲得快樂,來自慈心 ; 感覺外面存在障礙,你不喜歡這種狀況、不想要痛苦,就是悲心 。當慈悲心被貪、嗔、痴覆蓋的時候,就會顯現出只在意自己的快樂,不管他人是否痛苦,而產生負面的效果。​
因此我們主要的修持,是先將覺知帶入本具的慈心與悲心,在認識到本具的慈悲心、與實相連結後,便能從無明解脫 ; ​ 同時我們將慈心與悲心擴展到一切眾生,貪、嗔就會失去力量,原有的遮障也就得到了轉化。​
回到真正的家——我們的真實自性​
在我們的禪修傳統中有個非常著名的例子,有一次佛陀在印度說法,有人問佛陀:「擁有本初善的徵兆是什麼?」​
佛陀說:「想要尋找快樂、不想要痛苦,這就是我們擁有本初善的徵兆。因為我們一直都想要回歸到我們的真實自性——回到我們真實的家。​
真實自性富有快樂、意義及一切美好的功德特質 ; 而我們希望避免痛苦,因為這些障礙、問題都來自外在,不屬於我們的真實自性。」​
就像一隻鳥無論飛到多遠,最終都要回到鳥巢中,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家。如果我們沒有本初善,我們就不會在乎自己和別人,如同現在的機器人一樣 ; ​ 想要獲得快樂、遠離痛苦,皆來自於本初善。​
(2021年 亞洲德噶線上課程 明就仁波切「開心禪二階」課程第一天開示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