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1亞洲德噶線上課程《心經》第四日開示摘要

2021-09-06

2021年9月5日明就仁波切「心經」開示第四日開示摘要(圓滿)

開示:詠給.明就仁波切

中譯:妙融法師

這是一張圖

 ▍ 把《心經》意義帶到修持和生活

《心經》是佛陀最重要的空性禪修教導之一。雖然「空性」的道理是《心經》最主要的意義,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:如何去修持《心經》,如何將《心經》的意義帶到我們的修持上。單純從文字上解釋《心經》並不困難,真正的挑戰和困難,是將《心經》的意義帶到修持以及生活當中。

從禪修的面向來看,主要分為兩類:

一、「止」的禪修:就是包括之前提過的呼吸禪修。

二、「觀」的禪修:以《心經》來說,觀的修持,就是看著這個「我」、看著「我的感受」、看著「我執」。

但要如何去看「我」呢?

以藏傳佛教來說,有很多方式,主要有三種方式。

 ▍方法一:純粹只是看著「我」

第一種方式,就像第二天的課程提到的,是「不問問題」的方式,純粹只是看著「我」的感受,看著「我」的概念。

 ▍方法二:重複問自己「我是誰?」

第二種方式,是向自己提問。首先可以提出一些容易的問題,例如:只是問 「我是誰?」或「我來自哪裡? 」「我到底是什麼?」就只是一直重複地提這個問題。

有一些傳承的修持,就只是專注在不斷地提問題,雖然沒有次第的練習禪修,但透過一再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,也能夠成就「止」的禪修。因為,問題本身就是專注的對境;問題的意義意涵,也成為了「觀」的對境、「觀」的修持。

提問式修持的重點是,我們的「焦點放在哪裡」。

有些人覺得「我」好像在頭部,有些人覺得「我」在心間,也有些人把焦點放在嘴部。所以這裡的重點是,你覺得這個「我」是哪裡的話,那就向這個方向去問問題、去提問。

我們來做個問卷,「『我』是在哪個部位呢?」如果覺得在頭部請選一,如果在嘴部這邊請點二,如果覺得在心間就選三。(問卷結果出來)大部分的同學覺得在心間,但在西方的人會覺得這個「我」在頭部,少部分的人覺得在嘴部。

總之,不論感覺「我」在哪個地方,就對著這個方向去問:「我是誰?」


 ▍方法三:深入去問自己更多問題

第三種方式,要問更多的問題,不重複同樣的問題,而是更深入的觀察提問,例如:「『我』是這個身體嗎?」「『我』是我的感受嗎?」「『我』是這個名稱嗎?」「『我』就是這樣的思想嗎?」「『我』就是這樣的頭銜嗎?」「『我』就是擁有權勢的人嗎?」等等更深入地去提問。

前兩種方式我們之前都練習過了,第一種「和我的感覺同在」,第二種就是提問「我是誰?」,今天我們就要更深入地,針對每一個部分去質疑、去提問。

 ▍深入去問「我是誰」的練習

首先,身體輕鬆地坐直,放鬆身體的肌肉,

現在先覺知到自己的呼吸。

接著提問:「我是誰?」

「我是這個身體嗎?」

「如果我是這個身體,那這個身體的哪個部分是我呢?」

「我是感受嗎?」

「我是各種念頭以及情緒嗎?」

「我是一個名稱嗎?」

「還是我是工作呢?我是工作上的一個職位嗎?」

「我是地位嗎?」

然後,現在放鬆你的身體還有心,就這樣安住一會兒。

下次當你非常生氣的時候,可以問這些問題。當你覺得很沮喪的時候,也可以問這些問題。當你覺得很貪著的時候,也可以問這些問題。當你感覺很憤怒、嗔恨的時候,也可以問這些問題。還有當你覺得很困惑的時候,也可以問這些問題。

在一開始,我們去問這些問題的時候,有些人可能會感覺到更困惑,也有些人覺得很頭疼,有些人甚至覺得很害怕,也有人感覺很開心。但無論如何,這些問題對我們幫助都很大。


(2021年「亞洲德噶年度閉關」明就仁波切《心經》課程第四天圓滿日開示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