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0明就仁波切親授線上課程・第一堂開示摘要

2020-04-20

主題:如何在人生起伏中,發現喜悅和覺知

時間:2020年3月29日晚上12:00

翻譯:妙琳法師 

這是一張圖

大家好!我現在人在尼泊爾,這段時間一直在閉關,今天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給予大家一些教學。在這樣一個疫情肆虐的時候,整個世界都經歷著新冠病毒的侵擾,很多我的弟子和朋友們都受到影響,起初在中國,現在擴及到歐美及亞洲其他地方的一些弟子們,都受到病毒的衝擊。最近聽到各種請求修法、祈請、祝福,特別是一些弟子也請求我加持身邊受到疫情干擾的人。儘管我在閉關,但每天修持之後,我都會把每個人放在祈願中,特別是那些正受著影響的人,或者已經有些問題出現的人,我都將自己禪修的功德迴向給所有人。

 ■ 佛陀第一講  「知苦」的重要 

這段時間的確對每個人都非常艱難,我們都在面對這個苦的真理,也就是「苦諦」。就禪修的傳統來說,這是佛陀初轉法輪的教法。佛陀當時說:「比丘啊!人生是苦!」,「比丘」是追隨佛陀的僧人弟子。「人生是苦」是很重要的一點,第一步首先要知道苦,我們叫做「知苦」,要覺知到有苦這件事情、這個狀況。現在各地都因為新冠病毒而出現各種問題,有很多受限,禁足也造成糧食的問題;另外,身體也因為病毒感染而出現很多問題,從肺開始,然後擴散到整個身體。

 ■ 面對人生起伏   試著接受和放下 

就禪修而言,任何事情都需要保持平衡。首先是見地、禪修、還有行持(見、修、行),這三件事都需要取得平衡。在見地上,要知道苦是遍在的,不僅僅要知道,還需要瞭解苦的成因。當然,有些人現在身體上或者行動上受到了影響,但主要的痛苦是來自於心。我們感到不安、焦慮、恐慌,而這樣的情況會影響身邊的家人,還有社會上各個層面都會受影響,因此要找到平衡。在見地的層面來講,重要的是要接受苦,接受人生就像大海的波浪。人生是無常的,生命中有無數的起伏,但最重要是不要放棄,要接受然後放下,而放下並非放棄。同時我們要運用覺知、慈悲、智慧,還有許多我們所擁有的能力和特質。

 ■ 運用本具美好的特質  不斷地學習與轉化 

我們有著各種力量、能力,我們內在就具備很多美好的特質,所以我們要運用這些本具的功德特質,盡力去解決一些問題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力而為,但同時內心不要太固著於結果。不要執著結果如何,因為它是會起伏和變化的。如果你不放棄,堅持下去,而把它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,便能讓自己成長開展。 就像我自己,不時也會出現一些困境,很多人也聽我講過自己曾經得過恐慌症。我小時候即使去了寺院出家,也不時有緊急的狀況和危機。在四年遊方閉關開始時也因為食物中毒而差點死掉。這些情況就是我們人生的起伏,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。這些都讓我不斷學習,不斷地去轉化,從中得到成長。

小時候曾聽我父親說:「如果你前往某個地方,在途中,走到了一個死胡同,被一堵牆擋住去路,你要做的就是先把你的背包丟到牆外去,一旦你的背包丟過這堵牆,你就得翻牆而過,不是嗎?」或許直走過不去,但還有其他許多方法可以幫助你穿越而過。因此,不要放棄。從見地上來說,先要接受它是無常的。有時候這種方法行不通,但不是唯一的方法。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方法,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成長,也能夠轉化問題,機會始終是在的。

 ■ 「嗨~恐慌!歡迎你」仁波切的小故事  

現今,我們正在經歷著痛苦。痛苦分為兩種,第一是自然的痛苦;第二是自己造作的痛苦。自然的痛苦包括生老病死。有時候你無法改變它們,能做的很少;有時候卻可以做點什麼而轉化它們。當這樣的問題、障礙或痛苦出現的時候,有時候你能找到解決辦法超越它,但有時候沒有辦法。

另外一種痛苦,我們稱它為自己造作出來的痛苦,它很有力量,而且它就是一種心的狀態,心製造出的痛苦。對我而言,就是我小時候的恐慌症。恐慌是一種心理狀態,大部分的恐慌都這樣,是情緒的問題。 但對我來說,主要的問題其實是對恐慌的恐慌,對恐慌的恐懼,不喜歡恐慌,對恐慌厭惡,那種感覺很強烈。所以那時候我至少花了五年的時間,才放下了那種對恐慌的恐慌,對恐慌的厭惡等等。當時遇到恐慌的時候,就想要尋找解決的方法,所以那時候就會運用禪修。我七、八歲開始有恐慌症,當時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,只是感到很不舒服,心跳加速、流汗、睡不好,一切看起來糟糕透了,我害怕雷雨、暴風雪,還有巴士。坐巴士的時候,巴士非常顛簸,每顛簸一下,感覺心臟就像快爆炸一樣。

因為恐慌,所以我九歲就開始學習禪修。 當時學禪修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恐慌,我的第一位禪修老師是我的父親,那時父親對我說:「你要接受、歡迎它,歡迎恐慌。」於是我說:「恐慌!歡迎你!如果我說歡迎你,那你就不會再回來,對不對?」所以我的動機其實也一樣,是想透過禪修消除恐慌。雖然我嘴上說「歡迎你,恐慌。」而事實上,我並不是真正歡迎它,而是裝模作樣而已;假裝的歡迎它,雖然也有些幫助,但只是這樣禪修,最後反而讓恐慌變得更嚴重。

 ■ 轉毒藥成良藥   恐慌成為朋友及上師

那是我三年傳統閉關的第一年,恐慌變得非常嚴重,我就想著自己是要留下來,還是離開。中途離開閉關的話,我會覺得很丟臉,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去閉關,於是那個時候就決定要留下來,真正接受這樣的狀況。

我開始對恐慌說「 歡迎你」, 打從心底真正接受它,決定要跟恐慌共處,以恐慌作為禪修的對境。於是透過禪修,恐慌轉化成了覺知、慈悲與智慧。這樣的修持稱之為「轉毒藥為良藥」,也可以說是「自對治」——問題就是解決方案。那時候我就是這樣去嘗試的,有時候,儘管症狀還在,但對恐慌的厭惡、反感、憎恨慢慢地不見了。恐慌成了我禪修的對境,大概幾個星期之後,恐慌就完全消失了。  所以我現在還會說自己很想念恐慌這個朋友。這個恐慌最後就成了我的朋友、我的上師,它讓我學到很多。我現在能在這裡給予大家教學,也是因為恐慌。恐慌為我的生命帶來很多的契機。

 ■ 內在強大的力量— 自己的心 

自心製造出來的痛苦是很強大的。比如說我們身體上的疼痛,事實上對疼痛的恐懼,對疼痛的不自在、不喜歡,遠比疼痛本身還要嚴重。但疼痛也有可能會帶來快樂,比如說你去做按摩,你覺得痛一點是好的,還讓你很舒服。但你如果是意外撞到了,撞到牆或被打到,你就會覺得疼痛,就覺得好痛苦。因此,疼痛帶來的是痛苦或者快樂,都取決於我們的心態。自己製造出來的痛苦,它來自於心——一種心的狀態。其實一切的痛苦都只是一種感受,我們心的感受而已。一切來自於我們內心,而心是掌握在自己手上。對此,你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應對,有很多方法去轉化。一旦你的心轉化了,內在轉化了,進而會影響你的身體、你的行為,也會影響你周遭的環境、周圍的人,甚至整個社會。 因此我們的心是非常有力量、非常強大的。

舉例來說,現在你坐在螢幕前看這段教學。這是你的心說:「我想要參加課程。」接著身體行動,於是你打開螢幕或手機,開始觀看。一切都是由心開始的,如果你的心不想這麼做,身體也不會產生行為,你就不會聽到課程。而現在,你在影片前聽課。等我講完課之後,如果你的心不說:「好了,下課了。我可以去…… 」的話,你就會一直在這兒坐下去,一動也不動地像尊雕像。所以,心很重要。它影響著我們的身體、語言和行為。

■ 清楚看見現況  自在而不輕忽 

現在全世界經歷著大流行病,但有時我們內心把它誇大了。當然,我們確實面對著一些問題,問題及痛苦的確存在,也實際發生,但我們在心中卻把它誇大,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到我們的能力及心的承受力。有時過度擔憂無濟於事,甚至還會犯一些錯誤。

所以我會說要自在一點,但不要大意,不要不在乎,清楚看到情況的發展,試著接受,但不要放棄,試著尋找方法,試著看到這個情況是怎麼樣的。如果前面出現一堵牆,你沒辦法穿過,也看不到哪一條路,那你可以尋找周邊其他方法,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超越問題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「無常」,無常意謂著變化。無常有很多的可能性,有很多的路徑、很多出路的機會,因此,我們要跳出這個框框來思考。不只身體如此,內心也同樣有很多鍛鍊的方式,例如:覺知、慈悲和智慧。

■ 保持平衡   盡力地去做  但不執著結果

因此,真的想鼓勵大家找到這樣的平衡。接受人生就是無常的,放下但不要放棄,試著轉化,試著找到解決辦法,試著盡己所能的去做,去幫助自己、幫助別人,也幫助整個社會。 之前說過的三件事:見、修、行,見地上我們要找到一個中道,不要太極端,也不要太鬆懈,這是很重要的一點。

「不要太緊」,就是要接受人生是起伏不定的,就像股市一樣。當然我聽說現在股市大跌,對吧?但未來還會漲起來,不要擔心,它一直會起伏、漲跌地變化著。因此,要接受它。另一點,「不要太鬆」。我們都有非常棒的能力、智慧、覺知、慈悲和潛力。所以試著去找到解決辦法,試著保護好自己,然後盡力地給予幫助。不只如此,你還可以試著將問題轉化為覺知、慈悲和智慧。那麼,你就可以取得平衡。 

有時候,我會遇到一些參與許多慈善公益也很有善心的人。其中有些人真的很想幫助他人、想要有所作為,但因為沒有辦法立刻產生效果,他們就覺得很有壓力,來問我該怎麼辦。我會告訴他們要找到一種平衡:盡我們所能去做,但不要執著結果,一旦我們找到平衡,就能夠更好地幫助別人,有平衡就能真正地幫上忙。而且你助人的能力也會更好。除此之外對自己也要有善意,一旦能夠保護自己、對自己友善,你才能利益到別人。這樣也才能產生更有力量的幫助,這就是雙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