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閱讀資源

2020年明就仁波切親授線上課程‧第九堂開示摘要

2020-06-05

主題:在不確定之中修安忍與平等

日期:2020年5月31日  下午11:00

翻譯:妙琳法師

這是一張圖

■ 安忍的精髓  是種開放、有彈性的心

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「安忍」。現在一切都很不確定,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隔離、封城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?什麽時候才能步回正軌,能夠繼續我的學習,經營我的生意?大家都在不確定中等待著。因此,認識「安忍」很重要。

什麼是「安忍」呢?「安忍」的精髓是一種有彈性的心,你的心開放而強大,帶有一種勇氣 ; 如果沒有勇氣和平靜,心就會變得沒有彈性和敏感。即使是一點小事不對勁,你就會覺得很不安。生活中出現一點小問題,我們就很容易失望。即使你不想感覺失望、恐慌,不想要生氣、擔憂,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心。事實上心應該更有彈性,而這就是「安忍」。


■ 隨著人生的起伏而舞動

以「安忍」而言,很重要的一點,要如是知道並接受一切。過去我提過很多次,人生是起伏不定的,像海上的波浪,而我們就要接受它如是起伏。但在接受的同時,人生也充滿了美好的事物,例如我們有著覺知、慈愛、悲心、能力、技巧、智慧,我們的內在具備那麽多殊勝的特質,不是嗎?所以要接受、認識出它們,但同時要知道,無論我們做什麽,無法總是盡善盡美,會有上下起伏。因此,也要學習放下,接受這些起伏,卻不放棄。

運用你的智慧、學識、技巧,做任何事都盡力而為,但不要太執著結果,投入應盡的努力,同時享受這個過程。那麼,你就會找到一個平衡,找到一個自然的節奏和進度。無論情況如何起伏,你都能屈能伸,你知道如何隨著人生舞動。生活就像一場舞蹈、就像股市,接受它如此,就是一種放下;然而不要放棄,並運用我們內在特質能力盡力而為,那就會很有力量。


■ 人生如登山  迂迴上下才是自然

如果你想爬到山頂,上山的路線會是一條直路嗎?不可能的。這種一條直線的路是不存在的。事實上,一開始會先往上走一段路,然後再迂迴下行。因此不要放棄,從自己的錯誤、障礙與問題當中學習。每個人都會犯錯,也都有各自的問題。人生總會出現問題,但問題及障礙也可以成爲一種機會,一種解決方案,所以不要放棄。你會上行一段,然後又迂迴向下,上下、上下...,而每一次你都會學到東西,得到成長。最後,你就爬到山頂了。迂迴地上上下下往前進,這就是我們的人生!

但一般情況是什麽?我們所期待的是一條直線到達目的地。一旦看不到一條直線,我們就會覺得焦躁,就小題大作,捶打自己、責怪他人、責怪環境,攪得一團糟。到最後,因為太緊繃或太鬆懈,我們可能就會放棄。所以「安忍」是要找到自然的節奏。


■ 不鬆懈且不緊繃   學習找到平衡 

西藏有一個著名的故事。小時候外公跟我講了這個關於耐心、正精進的故事 — 烏龜和兔子的故事。烏龜跟兔子賽跑,看誰先跑到山頂。比賽一開始,兔子就想:「我蹦幾下就到山頂了。這隻小烏龜慢吞吞地爬行,怎麽能跟我比啊?」於是,兔子快要到山頂時覺得很累,就先睡了一覺。而那隻烏龜慢慢地一直往上爬,不放棄,但也不緊繃。最後,烏龜先爬到了山頂。於是牠呼喊著兔子,兔子被叫醒了,向山下看去,但牠左看右看都沒看到烏龜。接著又聽到烏龜喊牠,兔子往上一看,沒想到烏龜已經在山頂了。所以,要持續、不放棄,從錯誤中學習,從障礙中成長。到最後,其實每件事都在輔助你達到自己的理想,都成為了你的助力。所以,真正的重點是要找到平衡,這點很重要。 

舉例來說,如果你是個藝術家,一旦你作畫時輕鬆自如,作品就會很出色。唱歌也是如此,當你輕鬆地駕馭聲音,就能唱出美妙的歌聲。感覺上好像是毫不費力,但其實並不是完全不出力,仍帶有力道。這樣的力道是隨順自然節奏,不會太緊繃,那就是真正的「安忍」、「平等捨」。「平等捨」的意思就是不要太緊繃,也不要太鬆懈。如果憎恨敵人,而過於執著自己親近的人,這些就是種不平衡的狀態。相反,你知道有自己不喜歡的人,也知道有自己喜歡的人;每個人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,兩者都可以幫助你成長和轉化,都能幫助你學習。 


■ 何不換個方式試試?

有時候,當你想要做什麽,或想要達到一個目標,過程中走到了死胡同。一般我父親會說你走到盡頭了,會發生什麽?大部分人就放棄了,或是撞牆撞到滿頭傷,但事實上你這樣是穿不過去的。然而,有不同的方式穿越:向左、向右、向上或向下,很多不同的方式。也許這麼做就可以越過這堵牆;而不是用莽撞的方式。

舉例來說,我去遊方閉關四年半之後,回到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德噶光明寺,在我回來之前,寺院因為地震遭到嚴重損壞。當我第一眼看到寺院的那一刻,哇!給了我很大的震撼。這裡有很多關於我父親的記憶,我曾在這間寺院跟著我的父親、外公學習。當時看到寺院建築到處是裂縫,有些牆壁都脫落了,我震驚不已。接著我認識到這是無常,便試著去思維無常。無常並不表示死亡、結束、什麽都沒有了;無常表示改變,因此它充滿了各種可能性,充滿各種不同的通道路徑。

於是我想,要如何轉化現狀,而讓它對人們帶來更多利益?後來便有了不同的項目設計,目前我們這些項目都在進行中,希望很快就會帶來利益。我們這裡有佛學院,計畫未來也會是教授國際學生禪修、進行修學的地方。目前很多學院講授佛法教理和禪修,但沒有教導實際禪修的方法;而很多閉關的地方,會教禪修技巧,但卻不教理論。但是在這裡,我們結合學術和修行兩個面向,我們設計了讓人欣喜的課程。很快,寺院這裡就會展現出新氣象,可以說是地震帶來的福祉。地震造成了很多破壞,奪走很多人的生命。然而,對於此刻還在這裡的人來說,不要因為災難而喪失意志、勇氣和彈性。不要放棄,繼續從中學習、成長,持續地轉化。我認爲這對我們人生來說真的很重要。